掃一掃轉發到微信朋友圈
近年來,黔南州堅持把就業幫扶車間的轉型升級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以加快推動工業化理念為突破口,將就業幫扶車間打造成為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載體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引擎。
航拍羅甸縣斛興街道學府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福泉市鳳山鎮的慶波電子加工坊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在惠水縣漣江街道幸福移民社區的唐人坊產教融合基地,工人在制作“唐娃娃”
平塘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干部在了解民族刺繡產業發展情況
為實現搬遷群眾穩定就業,黔南州各地結合實際出臺優惠政策,引入小型電子產品配件加工、皮包加工、布偶加工等技術要求低的企業,同時培育本土刺繡企業,把就業幫扶車間建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用工優先選擇年齡偏大、居家婦女、輕度殘障人士等人群,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幫助就業人員提升技能、穩定崗位,讓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
據悉,黔南州圍繞安置點及周邊園區的閑置廠房、閑置門面,推動就業幫扶載體培育,目前共認定就業幫扶車間(基地)149個(占幫扶車間和基地總數的37.2%),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23萬人,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3964人,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樓上安居、樓下樂業的夢想。
航拍平塘縣克度鎮馬鞍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福泉市陸坪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群眾在學習編織藤椅
甕安縣江界河鎮福民社區搬遷群眾在加工皮包部件
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移民社區(無人機照片)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黔南熱線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南熱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黔南熱線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黔南熱線"。
② 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其它報紙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也不作商業行為。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黔南熱線",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