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轉發到微信朋友圈
蹄疾步穩開新局奮楫前行繪新篇
——2021年全州經濟工作綜述
2021年,我州把新型工業化作為推動全州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先導,圍繞“主攻產業、優化布局、載體建設、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環境建設、增比進位”七大重點持續發力,新型工業化實現穩健起步。
2021年,我州圍繞打造全國現代化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區,以“六大產業、五大工程、五大行動”為主載體,以實施生豬、茶葉、蔬菜“3個100工程”為主抓手,引領六大主導產業發展。
長順云巖·長寨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 李慶紅 攝
2021年,我州圍繞打造綜合旅游目的地目標,大力實施“四大行動”,加快構建“五大旅游產業集群”,研究出臺《黔南州旅游市場主體培育行動方案》,扎實開展“雙培育雙服務”,不斷壯大市場主體。
2021年,我州圍繞“聚人生財”,重點抓好“六大專項”行動,在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優化城鎮化格局、提升城鎮聚集輻射作用、破除體質政策約束、實施精準服務和精細治理、構建新型城鎮化工作體系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平塘縣克度鎮移民小區 李慶紅 攝
202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持續下行壓力,我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扎實做好“六穩”“六?!惫ぷ?,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順利實現了開好局、起好步的目標。
穩健開局夯實底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十四五”開局之年,黔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標志性、開創性成果,項目開工更加密集,消費拉動更加強勁,創新創業更加活躍,動能轉換更加順暢,黔南高質量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2021年,州委、州政府高屋建瓴,多措并舉推動經濟發展;全州人民埋頭苦干,奮楫前行,邁出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
開局就要奔跑,起步就是沖刺。2021年2月4日,黔南2021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龍里縣北京師范大學黔南龍溪實驗學校項目現場舉行,發出新一年的集結動員令,全州上下以釘釘子精神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
集中開工儀式現場 馮小東 攝
經過近一年的辛勤耕耘,好消息不斷傳來——
新型工業化穩健起步,全年預計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530億元,增長14.5%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905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99戶,其中新投產入規42戶。
龍里經開區、黔南高新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福泉-甕安千億級磷化工產業基地、龍里經開區、獨山貴州南部承接產業轉移協作示范區、黔南電池新材料基地成功擠進省級盤子,是全省唯一同時具有兩個千億級園區培育的市(州),為全州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縱橫交錯智慧工廠 吳東俊 攝
農業現代化闊步前行,實現六大主導產業總產值達390億元;生豬出欄增幅42.5%、規?;?5.49%,兩項指標均排全省第一;茶葉、蔬菜、水果、刺梨面積產量產值均排全省前列;火龍果、早春辣椒等11個優勢單品產量產值排全省第一。
旅游產業化再創佳績,長順縣體育旅游線路、福泉國際自行車節入選2021年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2021年“十一”期間,都勻市綠博園引爆國慶黃金周旅游;長順縣神泉谷景區粉黛花海成為網紅打卡地,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一年來,黔南新增規模(限額)以上市場主體52家,培育億元企業2家,引進中國旅游百強企業2家。國內過夜游客預計達1000萬人次,游客人均花費1000元,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游客在長順神泉谷景區觀光打卡 宋恒婷 鄧雪 陳麗攝
新型城鎮化邁出新步伐,全州在庫棚改項目63個38040戶,新增棚改完成1383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10%,全年完成投資20.95億。在庫老舊小區366個69089戶,列入2021年實施任務160個37241戶,已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122個28423戶,2021年11月底累計完成率為76.32%,暫居全省第三位。在庫背街小巷338條,年內任務建成135條,已100%建成完工,完成投資1.15億元。累計建設改造城市地下管網330公里,占省下達目標任務280公里的118%,完成投資約7億元。
三都縣城航拍(圖片由三都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此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20%、排全省第3位。數字經濟增加值達504.7億元,占GDP比重31.6%,位于全省第一方陣。每萬人“四上”企業數量6.7戶,排全省第1位。
落實項目優化環境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奮斗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這一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十四五”如何邁好“第一步”?
謀定而后動,則無往不勝。這一年,州委、州政府聚焦“四新”主攻“四化”,逐一召開推進大會,明確主攻方向,細化推進措施,基本構建起了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黔南高新區精細化工產業孵化園項目將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保障
“一切圍繞著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
項目建設是發展之基、產業之本、振興之要。2021年以來,黔南聚焦補齊短板、構筑優勢、促進發展,立足延鏈補鏈擴鏈強鏈,謀劃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數據顯示,一年來,全州高質量儲備項目2862個,711個省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30億元左右,爭取中央和省級支持項目2654個、獲得補助資金154.49億元,銀行融資資金144.44億元。
新項目孕育新希望,大項目預示大發展。2021年以來,無論身處機器轟鳴的車間,還是塔吊林立的工地;無論是在日新月異的工業園區,還是車水馬龍的城市腹地,都能聽到黔南項目建設的奮進足音。
經過了集中開工、全年耕耘,各類項目投產碩果逐步顯現——
這一年,黔南規上企業營業收入1050.7億元,增長14.8%,實現利潤總額69.4億元,增長43.3%,較上年同期提高29.9個百分點。
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二期5G智慧工廠 肖偉 攝
從招商到落地再到投產,項目每一步的順利進行,都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的生命活力需要優質環境的激發與呵護。
2021年以來,黔南扎實推進“雙培育雙服務”工作,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企業服務保障工作,助力降本減負增效,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全州走訪服務企業3307次,解決企業申請事項1006項,辦結率達99%;一年來,我州引進重點產業項目758個、到位資金624.92億元。
創新驅動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如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智發展和借資發力文章,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水平,推動經濟增長動力加快向創新驅動轉換。
黔南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轉換”。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一年來,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13.66億元,排全省第3位,總量增速66%、投入強度增速59.3%,均排全省第一位。36家企業通過高新企業申報,高新企業數達111家。
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的主動力,全年引進優強企業398家。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把效益和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工業經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占比分別達27.3%、36%和45%左右。
有效克服疫情不利影響,逐步激活市場各項要素,穩步釋放消費能力,穩步提升消費貢獻率,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1億元、增長15%,排全省第一位。
補齊民生短板彰顯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使命”
民生連著民心,經濟發展是為了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發展。
2021年以來,黔南把更多財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民生類重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7%。
長順縣雷壩至銀杏王旅游公路 蒯華揚 攝
一年來,鄉村振興基礎得到夯實。聚焦“三類人員”收入支出變化和“3+1”保障,常態化開展監測、幫扶和風險消除,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爭取財政銜接資金15.57億元、廣州協作資金4.69億元。向廣東銷售農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32.64億元、扶貧產品27.19億元,均排全省第1位。啟動37個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5個省級示范試點有序推進。建成就業幫扶車間121個,全省排名第1位,獲國家發改委“點贊”。
一年來,教育事業更加均衡優質。抓實“五個下決心”提升教育水平,教育發展指數預計排全省第4位。教育資源布局加快優化,完成144所學校撤并、20所學校集中進城辦學,新建改擴建33所幼兒園、36所中小學,新增學位1萬余個。高考一本、二本上線率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全力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就學 陳明珠 攝
一年來,衛生健康事業加快突破。在全省率先探索運行州級醫療集團,率先開展醫防融合試點工作,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全覆蓋。新増2家三級醫院。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率均高于全省5個百分點。完成州精神病院改造及搬遷工作。黔南醫改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確有成效表彰。
疫情防控馳援湖北 肖偉 攝
一年來,社會保障網底織密筑牢。保障各類困難群眾28.19萬人次,累計發放各類保障資金9.4億余元,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全省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評估獲“優秀”等次,排名第2。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揚帆“十四五”,啟航新時代。州委、州政府正帶領全州人民,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奮力譜寫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黔南新篇章。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黔南熱線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南熱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黔南熱線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黔南熱線"。
② 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其它報紙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也不作商業行為。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黔南熱線",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