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i26gi"></td>
    <bdo id="i26gi"><center id="i26gi"></center></bdo>
  • <noscript id="i26gi"></noscript>
    黔南熱線投稿郵箱:qnrx999@163.com 投稿電話:0854-8229866 廣告:0854-8221848 網站首頁 | 廣告合作 | 手機版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編號:GR201952000449
    網聚黔南 網聯世界

    我國經濟低碳轉型成果顯著 引領世界綠色金融發展

    2022-05-23 金融時報

    掃一掃轉發到微信朋友圈

      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一直是人類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重要課題。自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聯合國數據顯示,過去10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溫室氣體排放是300萬年以來最高位。而溫室效應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等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為改善這一局面,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經濟綠色轉型浪潮。這也讓“碳達峰”“碳中和”等環保概念成為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的“熱詞”。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綠色也正悄然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標志著全球經濟活動開始向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我國積極參與其中,并在此后宣布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目前各國已公布的目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71年,美國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國給自己規定的時間只有30年。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在過去200多年的工業化過程中無序進行碳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其中,美國作為全球累計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相比而言,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國的一半,人均歷史累計碳排放量約為美國的八分之一,但計劃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比美國大大縮短,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并非紙上談兵,而是將減排真真切切落到實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采取了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調整產業結構以及發展森林碳匯等減排措施。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20年,中國在相關領域的減排貢獻占全球總量的30%至50%。2021年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且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我國的減排行動不止于此。去年,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正式提交了《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該文件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出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并明確了經濟體系、能源體系、工業體系、城鄉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等領域的戰略愿景、重點導向和實現路徑。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碩果累累的碳減排成績背后,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資源高效利用而生的綠色金融,正在華夏大地上蓬勃發展。2016年9月,在中國的倡議下,二十國集團(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正式成立,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首次將綠色金融寫入其中。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發表的《2016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明確了綠色金融的定義、目的和范圍,識別了綠色金融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推動全球發展綠色金融的7個選項,成為國際綠色金融領域的指導性文件。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綠色金融行業雖然較發達國家起步稍晚,但發展迅速。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已經接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余額達到1.1萬億元,同樣在全球位居前列。不僅如此,近年來,我國區域綠色金融改革也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以“湖州經驗”為代表的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實現科技賦能,能源革命與信息革命同步發展。

      不到10年的時間,中國已憑借自身努力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后發先至,為全球低碳轉型提供了獨特的中國方案。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執行副主任、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推動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上,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是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顯著特征。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綠色轉型,首先是由市場中介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等社會組織“自下而上”推動,政府參與度較低。而中國是首個建立比較完善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可以通過政府推動,集中私人部門的力量和資源,同時發揮政府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去年,人民銀行提出了構建包括綠色金融標準、環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勵機制、產品創新體系、國際合作在內的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此外,我國政府負債率和私人部門負債率與國外相比相對健康,有較大政策空間。國有企業由于規模大、易監督,政策性銀行貸款由于期限長、成本低,有天然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優勢。眼下,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已深入開展,中國正逐步成長為全球綠色金融的重要倡導者和引領者。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本。當代中國正快步走在經濟綠色轉型的大道上,并與世界共享綠色發展經驗和成果。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編輯:張賀婷 一審:馮薇 二審:羅春菊 三審:保超燕 【糾錯】

    黔南熱線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南熱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黔南熱線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黔南熱線"。

    ② 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其它報紙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也不作商業行為。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黔南熱線",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

    推薦新聞

    文章排行

    圖說

    无码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td id="i26gi"></td>
    <bdo id="i26gi"><center id="i26gi"></center></bdo>
  • <noscript id="i26gi"></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