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轉發到微信朋友圈
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樊富珉老師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培計劃(2022)——高中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在線培訓”中說過: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為基礎,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專業助人方法。一群人圍坐在一起,經過一次或幾次密集的互動,每個團體成員都會產生一些積極的改變,更加自信,更加健康,更加適應。團體輔導,神奇的圓圈,既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是一種生動有趣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還是一種體驗式、參與式、合作式的學習方法。通過采取團體輔導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并積極關注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讓團體成員在人生路上克服種種難題和障礙,積極快樂地踏上成長之路。
2022年9月5日下午,為了幫助學生改善人際關系,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增加班級凝聚力,由都勻二中(黔南田家炳中學)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教研組的石佳佳、周華瓊、劉玲三位老師共同帶領,開展了“團結一致風火輪”戶外團體心理主題班會的班主任體驗課,活動對象為高一高二全體班主任,活動地點在校園操場,本次體驗課結束后,將由各班班主任在未來一個月內,利用班會或下午第四節課的時間,帶領本班學生完成此次戶外團體心理主題活動。
在活動的開始,石老師先對大家進行了隨機分組,所有班主任圍成一個大圈,按“1、2、3、4”的順序進行循環報數,報數為相同數字的老師則分到同一組,將大家分成4個組后,就正式開始了本次心理團體輔導。
緊接著是熱身活動“七彩之路”,各小組每位成員先選一張彩色A4紙,然后小組的所有成員依次接龍的將彩色A4紙接龍搭成一條路,讓乒乓球順利的從起點滾到終點,在乒乓球滾動的過程中,不能停頓和掉落,如掉落,則需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老師們一個個摩拳擦掌,一場激烈的比賽就此開始,要想讓乒乓球踏著七彩之路并且又快又穩地到達終點,不僅考驗老師們的計劃、組織、協調能力,更是考驗各小組團結一致、密切協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有的老師穩中求進,有條不紊地指引著乒乓球前行,有的老師在急切中亂了陣腳,乒乓球也跟著走得“慌慌張張”。四條“七彩之路”就這樣在操場一角或規整或歪扭地鋪開,老師們笑著、喊著、趕著,大家的熱情都積極地調動了起來,洋溢在一片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同時也初步體會到了團體合作的重要性。
接下來,便是本次團體輔導的主題活動——“團結一致風火輪”,每組需利用報紙、剪刀和膠布幾樣工具制作一個封閉的大紙圈,全組成員分成一縱隊站在圈中,推動大紙圈從起點滾動到終點,然后再原路返回,往返用時最短的組則為獲勝。其中,全組成員都必須踩著紙圈前進,途中如果有隊員踏出紙圈則視為犯規,全隊原地停5秒后繼續前進。滾動過程中如果紙圈發生斷裂,全隊必須停止,修補完好后才可繼續前進。
在大家都制作好大紙圈后,隨著石老師一聲令下,一場熱火朝天的比賽就此展開,四個小組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一開始,似乎大家都還沒有找到游戲的秘訣,前行得艱難而緩慢,經過一陣摸索和調整后,有的小組速度明顯加快了起來,但是跟在其后的小組也不甘落后,全組喊著“一二、一二”的口號奮起直追。大家既要保證速度,又要避免紙圈被破壞,還要時刻與隊友保持步調一致,每一位老師都斗志昂揚,為了小組的勝利,互相配合著、協調著,爭分奪秒地向前進。
正如老師們在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風火輪”是一個培養團隊精神的戶外素質拓展活動,在這個游戲中,可以培養組織計劃與協調能力,以及相互信任、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終于產生出了本次活動的獲勝小組,落后的小組則在指壓板上接受懲罰。
在活動的結尾,老師們重新圍成一個圓圈,依次用一句話總結分享本次活動的體驗、感受和收獲,有的老師懂得了“團隊協作,共同進步,學會分享,學會聆聽,加強團隊意識”,有的老師懂得了“聚焦目標,群策群力,團結協作,重在體驗”,還有的老師懂得了“團輔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快地融入班級體,增強團結意識,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最后,石老師總結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明確分工、相互合作、協調一致,發揮每個人的長處,聽取每個人的意見,把大家擰成一條繩,才能使團隊發揮出最大力量。在我們的班級中更是如此,班上的學生凝聚到一起了,才能推動班級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希望在此次活動后,各位老師都能按照規定,帶領本班學生完成此次主題活動,讓我們一起把這份團結精神傳遞下去,讓學生們更好地人際交往、適應學校、融入集體?!?/p>
一臺機器正常運轉依靠的是多個齒輪之間的緊密嚙合,一個班集體的前進也是如此,依靠的是學生之間的協調合作,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老師們、學生們可以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建立起團隊合作自信,成為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黔南熱線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南熱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黔南熱線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黔南熱線"。
② 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其它報紙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也不作商業行為。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黔南熱線",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