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轉發到微信朋友圈
走進麻萬鎮拉林村營腳組,蜿蜒的道路兩旁,支起一頂頂小帳篷,湊近仔細一看,里面一株株藍靛綠意盎然,村民文道安在地里指導工人剪枝、起壟、埋土、覆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2014年,拉林村村兩委工作人員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推薦了藍靛種植項目,經過了解,文道安藍靛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詳細了解藍靛產業情況,他參加了鎮政府組織的創業技術培訓并取得了培訓合格證書。在認真分析種植藍靛的經濟效益和拉林村種植條件后,他決定流轉當地村民閑置土地,發展藍靛種植。
文道安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很快他犯了難。他發現購買藍靛苗、化肥、請人育種等需要一筆資金,除去現有資金后還缺少7萬元,在鎮政府的介紹下,文道安來到了獨山農商銀行,經過詳細了解后營業部的客戶經理為文道安辦理了建檔評級授信,為其發放7萬元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用于發展藍靛產業,他將資金投入到20余畝的藍靛種植中。
經過2年的經營,文道安已經熟練掌握藍靛種植技術,打通了多條銷售渠道,很快便將7萬元貸款本息還清,2020年末文道安家庭還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決定乘勝追擊擴大規模的他流轉了附近更多土地,種植規模增加到35畝,每天用工人數也從30余人增加到60余人,每年需要支付人工工資、購買化肥等費用一算下來接近17萬元,資金壓力再次讓他犯了難。他又一次來到了獨山農商銀行,營業部客戶經理通過對文道安用信記錄、銀行卡流水、經營規模審查后,為他提升信用貸款授信額度,并發放了17萬元的支農再貸款,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現在的文道安不僅自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本著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帶領著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他發動村組上的親戚到自己的藍靛種植基地務工,給務工村民發放每天70元左右的報酬。通過種植藍靛,拉林村營腳組逐漸擺脫了貧困落后的面貌,家門口有產業,鄰里鄉親也有事干,還能掙錢顧家兩不誤,鄉親們踏上了開啟幸福人生的康莊大道。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黔南熱線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南熱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黔南熱線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黔南熱線"。
② 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其它報紙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也不作商業行為。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黔南熱線",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